短影音當道、AI進逼傳統搜尋的年代,是否還值得寫文章?怎麼寫才能留住讀者的注意力?


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是未來,人們總是在追求獲取答案的最短路徑。從文字到圖片再到影音,資訊的爆炸式發展使得人們失去耐心、願意分配的注意力急劇減少,而ChatGPT等一眾AI工具所帶來的快捷搜尋體驗,更使注意力競爭白熱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寫文章」是否還值得堅持、如何寫作才能留住讀者?以下是我的觀點與要訣分享。

👉

2025.6 更新:內文中加入了更多討論當下AI工具發展與文章間的關係。


文章在AI時代下的定位

伴隨著AI工具的蓬勃發展,關於「寫文章是否還是一件值得堅持的事」的討論從未間斷。但在我看來,相關工具所帶來的影響,更多是體現在「寫作思維」的改變,而非「要不要寫文章」這個根本問題上。

文章形式的必要性

有一些聲音認為,影音媒體所帶來的高感官刺激、對話式AI的種種創新體驗,將迫使相對樸素的文章淡出歷史舞台。但事實是,目前支撐整個數位世界的搜尋技術,無論AI有無參與,其運作原理皆是基於「文字」。搜尋技術以文字格式,針對網路上的各種內容建立索引,並利用這些索引將內容呈現給需要的使用者。這表示,主體為文字的「文章」,其實比其他任何內容形式都對搜尋工具更加友善、能見度潛力也更高。

影音媒體、AI 工具與文章之間的關係,我認為正如智慧型手機與相機的關係。前者扮演了「篩選」的角色——雖然媒體形式的多元化確實可能導致部分使用者流失,但同時也篩選出那些真正尋求專業與高品質內容的讀者。對這些人而言,文章反而變得更加不可替代。

另一方面,影音內容與 AI 工具也並非毫無缺點。影片不僅需要在搜尋結果中與文章競爭,還必須在影音平台內與其他影片爭奪觀眾的注意力。由於影片能被索引的資訊僅限於標題,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內容同質性自然偏高。這也迫使創作者仰賴聳動、譁眾取寵的標題與縮圖來吸引點擊,但代價往往是損害觀眾的觀感與信任。即使觀眾真的點進去觀看,也很容易在發現內容與預期不符時迅速跳出。因為從一開始,那就不是他們真正想看的東西。

至於 AI 工具的侷限,則在於其搜尋結果為了避開版權爭議,傾向僅提供內容摘錄並附上原文連結。換句話說,AI 在道德、法律允許的區間內,只能協助使用者探索內容而不能完全「借鑑」,若想深入了解內容,使用者仍須回到原網站閱讀。

寫作思維上的改變

儘管文章在搜尋中的能見度潛力較高,但這並不代表只要寫文章,就能輕鬆獲得瀏覽量。無論是傳統搜尋引擎,還是新興的 AI 搜尋,「內容的獨特價值」始終是決定曝光與流量的關鍵。過去那些缺乏深度、人云亦云的文章,也許還能勉強獲取流量;但如今 AI 不僅能解答基礎問題,甚至能直接引用原文,使得這類內容早已失去競爭力。這也意味著,網路世界已加速淘汰同質性高的創作者,唯有具備獨到見解與專業能力的人,才能被青睞。同時,覺察自己是否能夠產出獨特見解的文章,也成了殘酷卻不得不做的一步。

如果你暫時還無法產出具備獨特價值的內容,卻渴望開始寫作,那麼最明智的選擇,是先沉下心來打磨自己的專業與觀點直至成熟。否則即使傾注大量心力,最終在AI面前也是徒勞無功。


發想階段要訣

選題

釐清自身的特色、寫作能量是開始寫作前的第一步。Photo by Daria Glakteeva on Unsplash

在討論選題之前,創作者首先要釐清二件事:自己的特色、寫作能量。

特色方面無需多言,在高度競爭的數位世界中,「內容的獨特性」已成為基本門檻。因此,對於各種題材都感到難以下筆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AI 工具的發展確實提高了寫作的門檻,過於平凡、普遍的內容,已經難以吸引讀者停留。關於如何找出自身的獨特性,在本文的後段有說明。

寫作能量,指的是你能夠以什麼樣的頻率持續產出文章。這會直接影響你在選題上的策略。一般來說,更新頻率較低的創作者,較適合撰寫不受時間影響、具長期價值的主題;而更新頻率較高者,則可以挑戰具有時效性的題材。

題材越不受時間影響,代表文章即使發表已久,仍能持續吸引讀者、累積價值;反之,時效性高的題材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瀏覽,但熱度過去後便乏人問津。

舉例來說,具有強烈時效性的主題包含:

  • 展覽/活動/比賽
  • 季節
  • 社會事件/政治議題
  • 網路迷因/社群話題
  • 話題商品
  • 流行
  • 新科技

網路資料不像實體紙本,會因時間流逝而消失或腐壞。基於這個特性,我會建議創作者從不易受時間影響的題材入門,藉由長期累積內容建立影響力。若你真的想嘗試具時效性的主題,又不希望內容迅速「過季」,可以從挖掘題材背後的共通性與趨勢入手,將一時的熱點昇華為具有長期觀察價值的觀點,就能有效延長文章的壽命。

有了題材之後,下一步就是評估自己的寫作能量。最有效的判斷方式不是憑空想像,也不是主觀猜測,而是實際開始寫作,透過幾篇文章的練習,觀察自己大約多久可以完成一篇高品質的文章。記住,寫作不該是「為了寫而寫」,而是應該持續思考:我要如何創作出比 AI 平均水準更具突破性的內容,讓讀者願意停下來閱讀?

發表平台

好不容易完成一篇文章,但別就此大意,替文章找到一個適合發表的平台也很重要。目前,常見的發表平台包括:社群媒體、Medium等文章平台、以及自行架站三大類。

場所推薦程度上手難度評價
社群媒體⭐️⭐️貼文高度依賴演算法運作、曝光量難以捉摸、累積粉絲難、幾乎無法在Google上被索引
Medium等文章平台⭐️⭐️⭐️文章書寫體驗佳、上手難度低,但獲取流量相對也少
WordPress、Webflow或其他架站服務⭐️⭐️⭐️⭐️⭐️⭐️上手難度最高、前期準備辛苦,但相對後續回報、長遠效益也最高

在這三大類中,我最不推薦的寫作平台是社群媒體。

社群媒體貼文的能見度高度依賴演算法運作,而各大平台的演算法邏輯往往難以捉摸。如果選擇在社群上發表長文,不僅累積讀者與粉絲的難度高,新寫出的文章也很可能在短短一天內便被數以萬計的其他貼文淹沒、形同隱形。此外,為了讓用戶留在平台內互動,大多數社群媒體的貼文無法被 Google 搜尋引擎索引,只能仰賴平台本身的搜尋功能。但社群平台的搜尋能力遠不如 Google 強大,除非你已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否則很難讓文章在搜尋結果中被看見。

Medium這類的文章平台是試水溫的好場所

像 Medium、Matters、Vocus、Substack 這類專注於「文章內容」的平台,是相較於社群媒體而言更理想的選項。這些平台的優點包括:介面設計更注重閱讀體驗,使用者本身也習慣閱讀長文,整體的寫作與發佈流程相較社群媒體更為友善。

然而,這些平台也存在一些潛在缺點。例如:Medium 的用戶多為英文讀者,因此其推薦機制也傾向推廣英文文章;對於中文內容創作者而言,主要的流量來源將會仰賴 Google 搜尋。但問題在於,Google 對這類平台上的文章索引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短期內難以產生流量。

此外,還有幾項重要的評估因素不能忽略。像是平台是否具備穩健的營運模式?它的獲利方式是否會影響閱讀體驗(例如在文章中插入廣告)?如果平台缺乏穩定的獲利結構,未來就存在倒閉風險;而一旦平台關閉,又沒有提供文章匯出功能,那麼創作者多年累積的內容就可能付之一炬。

WordPress、Webflow這類架站服務雖然上手難度高,但提供的效益與回饋也是最多的

WordPress、Webflow等架站服務是三者中上手難易度最高的選項。然而,高上手難易度同時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這類平台幾乎都是度過辛苦的拓荒期以後,後續效益就會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疊加、越做越輕鬆。

選擇這個選項,意味著你無法立即開始寫作,而是要先處理網域、主機空間、外觀等一連串技術性工作。儘管複雜,但這些服務通常有提供預設的模板、自動化工具,所以只要靜下心按照步驟做,也不會太難(況且不懂的話還能問GPT)。使用這些服務建立個人部落格,好處是文章會比起寫作平台更快地被 Google 索引。因為從搜尋引擎的角度來看,收錄一個新獨立網站的頁面,優先級高於收錄一個大型平台下的子頁面。

在這個選項中,最需要評估的是「服務便利性」與「價格」之間的平衡。一般而言,平台幫你處理的技術性細節越多,使用起來就越簡單,但相對地,價格也就越高。而且這些費用通常採取訂閱制,因此在選擇前應特別留意是否符合自己的預算與需求。此外,也建議確認平台是否提供文章匯出功能,以便日後若需轉換平台時,能夠順利備份與轉移內容。

總的來說,如果你才剛開始寫作,我會建議你在文章寫作平台試試水溫,釐清自己是否真的要長期投注時間在這上面。如果下定決心,直接選擇自行架站會是CP值最高的選項。請記得,看似最辛苦的路途,有時反而是最快的路徑。


寫作階段要訣

善用自身特色,提供獨特的切入點

即使知道再多寫作技巧,若文章本身不吸引人也是枉然。如今網路上有成千百萬的人寫作,善用自身特色,找到獨特的切入點寫成文章才能脫穎而出。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位愛好登山、潛水等戶外活動的人,並想寫旅遊類的文章,那麼著重描寫下列重點將會比單純的旅遊介紹更有特色:

  • 介紹戶外活動應該攜帶的用具
  • 介紹新手參與戶外活動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 推薦有助於補充體力、進行戶外活動的在地美食

利用只有你才知道的獨門知識,將會使文章更吸引人。依據你的專業、寫作領域,可以運用以下兩種思維方式創造文章的特色:

  • 由專業走向大眾(以你的專業為根基,尋找專業對於一般大眾所造成的影響並寫成文章)
  • 由大眾走向專業(在尋常的題材中,用你的專業角度解釋別人所看不出的見解)
ChatGPT崛起、短影音當道的年代,如何寫作才能留住讀者的注意力?我的寫作要訣分享

使用破題與摘要

現代讀者的耐心少,在書寫順序方面就得動點心思:在文章開頭使用破題法,單刀直入地描述這篇文章的核心價值,並搭配全文摘要,使讀者大致了解本文的架構,幫助他們決定要不要閱讀下去。雖然這麼做可能會少掉一些因為誤會文章內容而意外造訪的讀者,但至少可以確定,留下來的讀者都是願意閱讀、享受你的內容的。我自己的個人看法是,別為了求點閱率而在文字上搞花招,否則你很有可能會被讀者以無情地「嘿GPT,幫我總結這篇文章」對待!

ChatGPT崛起、短影音當道的年代,如何寫作才能留住讀者的注意力?我的寫作要訣分享

使用簡短、精準的文字傳達要旨

我承認,書寫文字時的確有種快感會讓人不自覺地一直寫下去。但請謹記:文章是寫給讀者看、是為了傳遞資訊而存在的,過長而詞不達意的文章只會趕跑讀者。事先規劃文章的架構,並儘可能地用簡短的文字將意思寫出,就是最好的文章了。若長篇的文字不可避免,那麼請記得適當地在段落間穿插圖片,強化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同時,也給讀者一個休息的空間。

善用列點、圖片、表格簡化資訊傳遞

網路閱讀不像寫作稿紙,不必寫成一大段落。缺乏換行的長篇文字,在電腦上就已難以閱讀,更不用說是在現代更為主流的手機上,簡直是滑也滑不完的天書。列點式寫法、圖片、表格等工具能夠幫助你將複雜的文字轉換為扼要的重點,避免文字太長的窘境。

圖片就像是文章中的喘息空間,還可維持讀者的注意力。Source: DALL·E

以讀者的視角建構文章,向不必要的資訊斷捨離

無論任何時候,你都應該假設讀者是初次造訪你的文章。因此在寫文章時,需要一邊考慮讀者還未看文章前對主題的認知,一邊以各種標題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進入主題。

另外,請避免在文章內提及和文章主題無關的私事、雜事,文章中過於通俗的起頭與結尾也應省略。除非你很確信你的文章受眾樣貌,否則非屬一般常識範圍的比喻手法也應斟酌使用,畢竟不是任何人都恰好理解你所借喻的象徵物。

時刻謹記文章的主旨,並於寫成後以初訪者的角度反覆檢查,是避免文章中出現雜訊的要訣。以介紹一款記帳軟體為題,以下是不理想的文章範例。

ChatGPT崛起、短影音當道的年代,如何寫作才能留住讀者的注意力?我的寫作要訣分享

訂定可信任、文意到位的標題

「標題」是讀者接觸文章的第一印象,單是這一元素,就決定了讀者是否會點進來看。在標題方面,主要要注意不要使用過於聳動、譁眾取寵的標題,避免讀者對文章整體信任感降低,連帶影響對作者的觀感。以下是一些常見、但不太理想的標題範例:

類別範例評價建議改善方法
必須、必看、必讀類[人物類型]必須知道的[事物名稱]用得不恰當可能會被讀者質疑製造焦慮、內文與標題的聳動程度不符補上關於主題的更多資訊
數目類…的[數字]個技巧除非這個數目對於主題至關重要(例如星座永遠只有12個),否則在標題中,這些數字並沒有起到說明內容的作用將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寫在標題中。以左邊的範例來說,可以寫上這些技巧帶來何種價值。
詞不達意類做了這件事後,發生了另一件事詞不達意的標題容易被讀者認定為「農場文章」,引發反感替換為更有描述性的標題

其他要訣

確保良好的閱讀版面體驗

若你已經掌握以上寫作要訣,別忘記版面也是閱讀體驗中的重要一環。檢查字型、字距、行距、顏色對比度、版面寬度是否合適,有個舒適的版面,讀者才會願意長駐。若你對於版面的設計規則不太清楚,以下是一些可以參考的通則:

  • 字型:一般情況下,標題與內文皆使用黑體最好閱讀。標題也可採用明體,強調與內文的差異。
  • 字距:一般情況下你不會動到這個設定,但若你使用的是國外的網頁模版,則要注意顯示中文時文字與文字的距離是否太開。
  • 行距:使用1.2或1.5倍行距,依據版面設定,2倍行距也可考慮
  • 顏色對比度:確保背景與文字顏色有足夠的對比度,使文字可以清晰地被看見
  • 版面寬度:過寬的版面就像是憋住氣不能呼吸般難受,確保版面有合理的寬度,不要太寬、也不要太窄(手機版面除外)

作者介紹

UI/UX 設計師。擅長將設計思維與開發技術融合解決設計問題。 曾開發提升效率的 Figma Plugin,累積 7,000+ 使用者,並長期經營設計部落格,每月穩定吸引 1,000+ 位讀者。

LinkedIn

訂閱電子報

在信箱收到最新文章精華、摘要
    信箱
    想訂閱的主題

    Chengyi’s Ultimate UI Design Shortcut

    I built a Figma plugin that takes the hassle out of design work. With a single click, you can handle spacing, map out user flows, and generate style documents—effortlessly.

    Learn More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