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邑虛擬實境作品 其實

眼見為憑,但你真的看見真實的全貌了嗎?

人總是仰賴自己的所見所聞下判斷。然而,這樣的做法有很大的盲區。當我們以另一個角度看事件,或許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意識到自己的所見所聞只是事情的其中一種解讀面向?更遑論身邊的資訊也可能是自己所選擇的舒適圈、亦或是他人有心塑造的結果⋯⋯。

《其實…》這部VR體驗作品,你將化身為報導事件的記者,穿梭於因孩童扶養權問題而爭吵的夫妻視點間。在了解雙方的背景與說詞後,你會怎麼解讀這起事件?

Demo Video

穿梭不同視點,構建對事件的認知

謝承邑虛擬實境作品 其實

一開始,你需要選擇要從父親的視角或是母親的視角開始體驗。穿越巨大的報紙牆,即可傳送至當事人所處的環境間。在兩種視角間,你會發現他們似乎都提到了一些共同的關鍵字,但在細節上彼此的說詞卻有些微地出入。這些說詞不一致有可能是當事人執意撒謊,亦有可能是因為理解的資訊過於片面而導致。

謝承邑虛擬實境作品 其實
事件發生的主舞台街道

除了聽取父親與母親的語音外,你還可主動靠近街道上的路人,聽聽他們的竊竊私語。或許從他們的言詞間,你會有新的啟發。

謝承邑虛擬實境作品 其實
已離婚的父親與小孩在公車站巧遇
謝承邑虛擬實境作品 其實
媽媽正在房間與親戚通電話

在體驗的最後,你需要從由三種不同視角寫成的報紙中選擇一份出版,這份報紙將代表你的觀點。

觀點的正確與否並不是最優先需要被考慮的面向

其實,觀點的正確與否並不是最優先需要被考慮的面向。畢竟在體驗中,我們是以全知的視角在觀看整起事件,所有的細節被確保是完整還原、不經修飾、假造的。然而,這種情況在現實世界中完全不可能發生。若我們並非是事件的當事人,接收到的很有可能都是二手、三手甚至四手的資訊。

在這麼複雜的世界裡,我們實在不必執著於對正確與否的批判。我們認為,真正值得學習的是,坦誠地認知自身的理解有限,他人的理解也有限。只要多認識一種觀點,就多一種解讀事件的可能,這就足夠了。

作品指導:張群儀 總監
Credits: 陳昀鴻, 林沛琪, 謝承邑, 李婕澐, 簡妙如

RECOMMEND

READ MORE

承邑的最新文章
PROMOTION

全面釋放設計生產力

集結超過10種以上專業工具的Spaciing(Figma plguin),可幫你省下可觀的寶貴時間。

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