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在設研院實習時,「會日文」這件事替我帶來了短暫的風光。光是能夠在會議中,無需藉助翻譯就可聽懂日方大人物們的談論內容,就足以讓實習生夥伴、甚至是正職們對我投以羨慕眼光。不過老實說,像這樣的得意時刻,從我學日文到現在這麼久以來,大概只出現過一、兩次而已。
「語言技能」在別人眼中,通常是一種「如果有會很好,但沒有也無傷大雅」的技能種類之一。這是因為,一但將學習過程中所需投注的漫長時間,以及不算低的失敗率考慮進去,這個技能簡直就沒什麼CP值可言。
![以「設計」改善台灣的公共服務:2025台灣設計研究院寒假實習經驗分享 [公共服務組]](https://hsiehchengyi.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0fb8d4b7-8eb5-43a5-852d-2b15ba4ee7cc.jpg)
人人都只看見語言學成後那風光的一面,但只有正在學習語言的人才會知道,苦悶、無聊才是語言學習的真實日常。
我相信許多人信奉著「用興趣培養語言能力」的神話——利用APP、音樂、戲劇、追星、動畫等作為媒介,不知不覺中就可將一種語言培養起來。這些媒介的確可提供持續的學習動力,並將語言能力培養到一定的程度,但若是以「在工作中拿得出手」為目標,終究還是得靠相關檢定證明才可使他人信服。這是最為殘酷、最不願意面對的真相。缺乏證明,「語言」就注定只是用興趣培養出的另一個興趣。
以我學習日文的經驗來說,儘管我也是靠著前述的媒介堅持到了現在,但為了通過檢定,用參考書系統性學習文法、背單字環節我也沒落下。而這個過程,就是真正「苦中苦」的階段。先不說文法、單字是否艱澀,光是每天定時打開書本,背誦、記憶一些內容進腦子裡,這個過程就已經十分地無趣,堪稱是「受難」級別。更何況,背完之後還一點成就感也沒有,沒人按讚(鼓勵)、沒人訂閱(在乎)、沒人懂你到底在「苦」什麼。
所以,我從來沒有對學習日文抱持著任何期望,一切只是無數個苦悶日子過後,偶然的水到渠成。但這樣的「偶然」,是至少八、九年以上的歲月所換來。試問,若不是因緣際會使然,誰又能有動力堅持這麼久?如果不想花費這麼久的時間,等待一個未來可能到來、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時機,那麼恭喜你!學習的日子就會更苦了🥲畢竟,想要在更短的時間換取更多的成果,總是得付出相應的代價嘛。
學習日文的經驗大大的影響了我看待現在泰文學習的態度。與日文一樣,我從來就沒有對學習這個語言抱有太多的奢望。光是現在能夠看懂一些Youtube影片、會寫一些字,我就已經很開心。至於未來能否再更進一步,能否再現像日文學習那般的「偶然」,我也說不準、甚至有點悲觀。有遇到就算幸運,沒遇到也算符合期待值。
當然,學習過程中,還是有少數能夠令你開心那麼一下下的「小幸運」。像我在碩班期間,偶而遇到來自泰國的同學,就能用「薩哇底咖」拉近距離。不過,這種小幸運再怎麼驚奇,還是只能歸類在學習旅途上,僅佔個位數的「風光時刻」類別。
RECOMMEND
-
自學兩年後,自我評估我的泰語能力究竟進步了多少?
不知不覺,從我開始學習泰語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年。這也意味著,這個系列也走過了同等漫長的時光。 當初寫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
2025.07.23 -
苦悶與無聊才是語言學習的常態
年初在設研院實習時,「會日文」這件事替我帶來了短暫的風光。光是能夠在會議中,無需藉助翻譯就可聽懂日方大人物們的談論內容,...
2025.07.07 -
無痛轉移英文知識,快速學會泰語的各種代名詞!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認識了泰語中的人稱代名詞,不知道各位是否已經被搞得頭昏轉向了呢😵💫?不過幸運的是,剩下來的代名詞學...
2025.06.11 -
泰語中的你、我、他要怎麼說?在不同場合用法也有差!
在泰語中,「你、我、他」等人稱代名詞的用法會依據場合、說話的對象、彼此關係的親密程度而有所不同。儘管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2025.05.07 -
語言所消弭的距離
學習泰語至今,已度過兩年的時間。說實話,我自己也未曾想過僅僅是靠著一個念頭而開啟的學習旅程,能夠堅持走這麼久,還能夠持續...
2025.03.03 -
泰語的新年祝賀詞跟中文有點像,但是又不太一樣:「新正如意,新年發財」的由來
之前,當我和泰國同學聊天時,他突然問我:「台灣人在過新年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祝賀對方 "xin jia yu i, xin...
2025.01.25
自學兩年後,自我評估我的泰語能力究竟進步了多少?
2025.07.23
無痛轉移英文知識,快速學會泰語的各種代名詞!
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