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設計師應該擁有自己的作品集網站


cover_why-designers-should-have-their-own-portfolio-site

issuu、Behance、Dribbble 等作品展示平台,是許多設計師打造線上作品集的首選。然而,無論是從長遠經營個人品牌的角度,或是單純追求良好的瀏覽體驗來看,選用這些平台都不是最理想的解法。

這是因為,這些作品展示平台的核心始終是強調「平台本身」大過於「用戶的作品」。因此在瀏覽時,觀看者往往會看到許多與作品無關的雜訊。例如:issuu會在頁面上方插入廣告(因為平台需要廣告收入來維持營運)、Behance則會跳出下載App的橫幅提示(因為平台希望觀看者下載他們的App)。假如你換位思考,想像自己是正在尋找合適設計師的潛在合作對象或雇主,你一定不希望他在評估作品時,被這些資訊分散注意力。

另外,像 issuu 這類將 PDF 檔案直接嵌入網頁的展示方式,本身就談不上什麼瀏覽體驗。在手機這樣螢幕較小的裝置上觀看 A4 尺寸的文件,觀看者需要不斷地縮放、滾動才能看清頁面裡的圖片與文字。這樣的展示方式,不僅會讓觀看體驗不斷地被打斷,甚至前來閱讀的人可能會因為讀起來太過吃力,而直接放棄。

至於 Dribbble,雖然在瀏覽體驗上沒有太大問題,但其平台先天就限制了作品的呈現方式——每個作品只有單張圖片搭配少量文字說明。這對於注重講述設計脈絡與思考過程的作品類型(例如 UI/UX 設計)來說,極為不利。缺乏足夠的文字描述,就會讓設計停留於外表,而錯失展示設計背後的價值與邏輯的機會。

因此,為了最好地呈現作品,我們才需要建立自己的專屬舞台,徹底避開上述提到的大小毛病。事實上,擁有自己的作品集網站,不僅收穫了作品展示上的好處,對於個人品牌的長期發展來說,也是好處多多。

製作作品集網站,同時也是發展個人品牌的機會

打造個人作品集網站的最大優勢,在於你能將所有與自己相關的資訊,例如:作品集、個人簡介、履歷、聯絡方式、社群連結等全部整合在同一個網站中。這樣一來,觀看者無需跳出頁面,就能一次掌握你的完整背景與設計實力。甚至你還可能獲得一些意外好處——某些內容原本可能不是觀看者想看的,但因為被自然地陳列在旁邊,而勾起了他的興趣。對你自身來說,也獲得了後續內容擴充的彈性。無論是想展示自己拍的Youtube影片、或是開始寫部落格文章,自己的個人作品集網站,想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

相較之下,使用作品展示平台就沒什麼內容的彈性與自由度了。除了作品內容以外,其餘的資訊勢必得額外放在其他平台、連結中,讓觀看者一個個點開來看。雖然就結果來說好像沒什麼差,但請注意,在網路世界,每一次的頁面切換,都會損耗觀看者的耐心與信心。

除了內容整合的優勢之外,個人網站在搜尋引擎曝光方面也具備明顯優勢。個人網站的內容更容易被 Google 等搜尋引擎索引,且搜尋結果中呈現的資訊 100% 都與你本人相關。這對於協助他人透過搜尋結果看見你,非常有幫助。反觀作品展示平台,由於其用戶眾多且資料量龐大,體量較小的用戶的作品頁面被搜尋引擎收錄的速度就相對慢。且即便被索引,呈現出來也只有孤零零的一個「作品」,而非一個立體的「你」。

使用作品展示網站,只會是觀看者認識你的起點;然而擁有自己的個人作品集網站,它將不只是觀看者認識你的起點,更可以是促使觀看者產生行動的「終點」。

想像一下,當觀看者看過作品後,想要寄信與你洽談合作,你可以馬上顯示聯絡表單在旁邊;當觀看者想要追蹤你的社群帳號,你可以直接嵌入IG貼文,讓觀看者一鍵跳轉平台按下追蹤。這樣從瀏覽到行動的無縫體驗,是不是很棒?

當然,理想體驗的背後少不了各種準備功夫,包含:認識網頁的基本概念、以及選擇合適的架站解決方案……等等。現在,就讓我們繼續前進下一篇文章,看看常見的Wordpress、Webflow、Framer有哪些優缺點吧!

作者介紹

UI/UX 設計師。擅長將設計思維與開發技術融合解決設計問題。 曾開發提升效率的 Figma Plugin,累積 7,000+ 使用者,並長期經營設計部落格,每月穩定吸引 1,000+ 位讀者。

LinkedIn

訂閱電子報

在信箱收到最新文章精華、摘要
    信箱
    想訂閱的主題

    承邑的UI設計懶人神器

    我開發的figma plugin,可幫你一鍵解決設計流程中的繁複操作。排間距、畫userflow、製作樣式文件,通通難不倒。

    瞭解更多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