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改善台灣的公共服務:2025台灣設計研究院寒假實習經驗分享 [公共服務組]


文章系列介紹

作為設計師度過的每一個平凡日子。

以「設計」改善台灣的公共服務:2025台灣設計研究院寒假實習經驗分享 [公共服務組]
每天早上上班都要看一次的設研院服務台門口。

懷著對設計研究院的好奇,我投下了2025寒假實習生的履歷,來到了公共服務組。在這短短的一個月間,除了親眼見證、親身參與以台灣的公共服務再設計以外,我還結識了一群來自全台各地,即便科系與年齡各異,但卻有著對設計的相同熱情的夥伴。

如果你對設研院的實習有興趣,或者只是單純地好奇公共服務組的業務內容,請務必繼續看下去。本文末亦有基本的履歷投遞、實習生特質等常見Q&A區塊!


關於公共服務組

設研院的組織架構是依照業務內容劃分,主要單位為三個所(產業創新所、研究發展所、服務創新所),旗下再細分為十一個組別。而我被分派到的「公共服務組」,是設研院的眾多業務中,一般大眾相對有感、容易接觸到的部分。舉例來說,近年的台北捷運中山站改造新北市衛生所改造開源公共圖標等,都是出自公共服務組的成果。

近年出自公共服務組的專案:新北市衛生所空間微改造

公共服務組都在做什麼?

近年出自公共服務組的專案:公共場所圖標開源設計

談到「設計公共服務」,或許多數人會聯想到從零開始規劃一個全新的空間、一套全新的服務流程,或是一系列全新的設備……總之一切都應該是全新、閃閃發光的。儘管以上確實是公共服務組的工作內容,但它們只佔極小比例。更多時候,我們是扮演著溝通、整合與指導的角色,至於實際的設計與執行,則是交由其他專業團隊負責。

在溝通與整合方面,公共服務組經常於公部門各單位間奔走,召集與專案相關的關鍵人士(例如部長、院長、首長……等等),透過會議、工作坊等方式,讓參與者理解現有問題、以及為何「設計」是現有問題的解方,以爭取他們的支持與資源。對於不曾接觸設計的人來說,他們難免會將「設計」視為一種個人主觀美感偏好,缺乏客觀依據的玄學,使得溝通變得極具挑戰。然而,隨著近年設研院累積的實績越來越多,無論是設計本身,還是我們這個單位的價值,也逐漸獲得其他公部門長官們的認可。

在指導方面,我們透過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案例,分析其優缺點,並評估其應用於台灣的可能性,最終彙整出設計準則或概念原型,提供給廠商與設計團隊參考。整個實習期間我所接觸的工作內容,也大多與這個面向相關。

我們所收集的設計案例,是真正意義上的「來自世界各地」。哪裡有優秀的設計,哪裡就是我們的研究範圍。即便某些案例來自連文字都看不太懂的國度,但我們仍會拼湊一切蛛絲馬跡,試圖解讀其背後的思考脈絡與應用價值。

通常,我們的首要研究對象是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的設計,因為這些國家的國情與台灣較為相似;其次是美國與歐洲國家,由於它們可能擁有更大的人口規模或特殊環境,值得借鑒;再來是泰國、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因為台灣與這些國家在設計合作或政策發展上有一定的關聯與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設計案例」往往並非來自政府的官方文件或學術文獻。當尋找的產業案例相當冷門,我們甚至得深入新聞報導、社群媒體或 YouTube 等平台,才能在某張照片的不起眼一角,或是某段影片一閃而過的畫面中,發現需要的線索。

以「設計」改善台灣的公共服務:2025台灣設計研究院寒假實習經驗分享 [公共服務組]
和組長、學伴們一起討論專案

語言對於設計案例收集的重要性

如同前面所述,為了收集世界各國的優秀設計案例,公共服務組的成員們可說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每當投入資料搜尋時,我總不禁感慨:能否靈活運用當地語言,對搜尋資料的速度與品質影響重大。大多數情況下,重要的資料往往只以當地語言撰寫,而不會有英語翻譯版本。因此,若僅用英語搜尋,自然就無法找到這些關鍵資料。

在這次實習尋找日本案例的過程中,我前一年考取的日語N1就發揮了莫大的幫助。我從未想過,當初出於興趣學習的日語、順勢考取的語言檢定,有朝一日竟能反過來協助我的設計工作。當然,出了日語的保護圈之外,我也和大家一樣,只能試著用中文、英文外加Google翻譯、chatGPT,像用探針一樣到處探尋好資料。

直面公眾的質疑

所謂公共服務,意思就是誰都有權使用,誰都能提意見。一般民眾僅就他所感知到的部分做評論,而無法看見如人員、時程、預算限制等深層要素。此時表裏資訊的落差,便可能招致民眾對設計成效的質疑。因此,我們(公共服務組)所能做的,便是基於現有的限制,拿出最好的成果。

儘管「公共服務組」是設研院一眾組別中,成果最容易被一般大眾感知、接觸的部分,但這也意味著,這是最容易招致公眾質疑的組別。誠實地說,發表設計成果並不是每次都能收穫滿堂喝采,相反地,有時等待著的,反而是排山倒海的質疑與謾罵。近年的台北捷運中山站改造,便是其中一例。

當時民眾對於改造成果的反彈,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有人抱怨新版路網圖的位置太高、有人抱怨車站空間感覺變得更加漆暗、有人則說購票介面變得更加難用。整個網路上,針對中山站的改造成果,甚至是設研院這個單位本身的必要性,掀起了十分激烈的討論。

當時整個網路上,針對中山站的改造成果,甚至是設研院這個單位本身的必要性,掀起了十分激烈的討論。

藉著本次的實習機會,我也向組長與學伴們詢問,當初收到民眾的回饋時,公共服務組內部是如何面對的?針對我的疑問,組長感慨地答道:「當時民眾對於中山站的改造成果,的確有些負面反饋存在。所謂公共服務,意思就是誰都有權使用,誰都能提意見。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他們僅能就感知到的部分做評論,背後的人員、時程、預算等諸多限制是他們所看不到,也是發表時不太會講到的部分。因此,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基於現有的限制拿出最好的成果,而不是去過度地在意得到的回饋。當然,針對做不好的地方,只要相應所需資源能夠到位的話,我們也很願意持續改進。」

俗話說:「試圖討好所有人,最後便無法討好任何人。」然而,公共服務組的使命,恰恰就是試圖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這也是「公共服務」獨有的特性。想要讓所有人的需求都被滿足已經極為困難,更何況還需考量專案的人員、資源、時間、技術等各種限制。在民眾需求與諸多限制之間尋找最佳平衡,始終是這個組別的重要課題。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每次進行設計時,大家都深知這次機會得來不易,因此必定全力以赴。這也是我在本次實習中,所學到的寶貴的一課。

後記

儘管這篇心得分享的語氣較為嚴肅,但實際上,公共服務組的氛圍並不像文字呈現的那般拘謹。相反地,組內的日常相當活潑融洽。實習期間,恰逢尾牙與新年,組長與學伴們還特地策劃了各種別出心裁的團康活動,例如寫書法、超慢跑等,讓大家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釋放一年的辛勞。所以,如果你看完心得後,對設研院或是公共服務組有興趣的話,就別猶豫,鼓起勇氣投履歷試試看吧!

以「設計」改善台灣的公共服務:2025台灣設計研究院寒假實習經驗分享 [公共服務組]
我的工作證!實習生的工作證是黑的,而正職的證則是白色的。

以下是本屆寒假實習生的實習心得文整理!對其他組別的內容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公共服務組:

產業前瞻組:

前瞻研究組:

營運推廣組:


Q&A

Q:2025年寒假實習生總共有多少人?
A:今年寒假實習生的錄取人數是14人,總共約有480多人報名(錄取率約2.9%)。回顧往年的實習心得,寒假錄取人數也差不多是在10人上下,報名人數也差不多是400~500人區間。至於暑假梯次的報名人數與錄取人數,則大概是寒假的兩倍。

Q:錄取的實習生中,是大學生還是碩士生比較多?
A:整體來說比例大約是一半一半,具體的學歷要求可能取決於設研院各組別的需求。在一些比較吃重研究能力的組別,可能就會優先考慮碩士生。

Q:錄取的實習生中,都來自於哪些專業背景?
A:這題的答案跟上一題一樣,我自己感覺是設計佔一半,其他專業佔一半。

Q:如果是非設計背景,參加設研院的實習會很吃力嗎?
A:會問這個問題的人,想必對「設計」懷有一定興趣。整體而言,實習是否吃力主要取決於各組別的業務性質。由於設研院是以「設計」為核心的組織,若對設計流程、研究方法或美術設計等缺乏基礎概念,確實比起相關背景的人會感到較為吃力。不過,因為是實習生的身分,工作難度都會經過適當調整,不至於遇到無法勝任的情況。

Q:從履歷投遞到報到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A:以投遞寒假實習生舉例,一般來說,設研院會在每年的九月中旬於官網公告實習招募消息與招募人數,這時便可以開始準備履歷並投遞了。由於從公告到招募截止大概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且準備履歷的同時還要處理學校的課業,因此會建議提前將履歷準備好!

履歷投遞後,大約在11月初會收到書審結果與面試邀請,接著中旬便會進行面試,下旬馬上就能得知面試結果。若一切順利通過,就可安心地等待寒假到來,開始實習啦!

Q:設研院如何決定分發組別?
A:儘管履歷投遞時,設研院依照組別性質開了2~3種職缺,但實際上,最後的所屬組別會依照實習生每人的特質、能力、經歷綜合考量後決定,不一定投哪個組別就會上哪個組別。目前和其他實習生觀察下來,已知大學的就讀科系、是否為研究生、工作經歷、喜好的設研院專案等會影響分發結果。

Q:準備履歷的訣竅?
A:設研院使用104投遞履歷,所以對104系統不熟的同學,建議先用系統嘗試做一份履歷,應該就能初步地抓出不足的地方了。特別是自傳,建議以流暢、簡短的文筆描述自己的專長與特色,而非用千篇一律的「個性活潑開朗」起手喔!除此之外,也可善用「專案成就」的模板區塊,用圖片與簡短的成效描述來抓住面試官的注意力。其他的準備細節,就請參照網路上準備正職工作履歷的心得分享,或是之前設研院的實習心得!

Q:在設研院實習會參與到實際的設計嗎?像是UI/UX之類的?
A:如同我在文中所說,設研院的角色多以指導、溝通、整合居多,專注於提出設計準則與研究報告,不太會做到具體的設計稿。然而,取決於專案性質,有些組別可能會實際地參與設計。

追蹤我的IG帳號@chengyi_hsieh

我的最新動態都在這裡!

追蹤

RECOMMEND

PROMOTION

全面釋放設計生產力

集結超過10種以上專業工具的Spaciing(Figma plguin),可幫你省下可觀的寶貴時間。

立即購買